“不对!不是那样的!”
“你那么做有什么用?”
“别磨磨蹭蹭的,抓紧!”
“怎么又东张西望的?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吗?”
这些话,不知道爸妈们是否感到耳熟?当孩子学习不专心、做事磨蹭速度慢、做错事情等时候,你们是否对对孩子说过?

国际脑神经外科和脑力开发权威林成之教授,著有不少儿童专注力相关书籍,他在其中一本书里提到很多不利于注意力发展的禁词,而上面几句“经典”话语,恰恰就在其中。
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还不理解:“孩子事情没做好,我们只是批评几句,为什么会对注意力有影响?”

林成之教授以脑科学研究为基础,认为儿童的大脑成长也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:
第1阶段:0~3岁,脑神经细胞不断增多的阶段;该阶段应最注重培养孩子的“本能”,即所谓:“自卫本能”;
第2阶段:4~7岁 ,脑神经细胞发生“修剪”现象,是培养孩子“好脑”和提高孩子专注力资质的关键起步阶段,该阶段应注重培养孩子发挥才能的专注力资质;
第3阶段:8~10岁,不断发展出“信息传递回路功能”,该阶段应注重培养孩子“主动做”的意愿。

科学研究表明:有成功经历的孩子,专注力更容易提高。
很多专家包括林成之教授都认为:专注力=本能+情绪,要想让孩子专注力高度集中,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。
孩子如果只是失败,情绪就不会得到激发,“信息传递回路功能”的开发会受到限制。
林教授认为:“培养孩子,要从简单的任务开始,让孩子懂得努力就会成功,这样的模式下,会激发他不断地追求自我突破,实现更多的成功。”

日本游泳选手北岛康介,在雅典奥运会赢得2枚金牌后得到举国关注,面对北京奥运会,压力非常大。
幸运的是,他及时得到了脑科学专家林成之的指导,最终化解了来自外部的压力,完成比赛,并最终夺冠,卫冕两项金牌。
林教授给北岛的建议是:“比赛不是为了别人,而是为了自己;如果你不这样理解胜负,你就不可能将你的全部能力发挥出来”。
只有训练孩子们保持对成功的渴望,将成功的信念坚持到底,把专注进行到最后一刻,将剩余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,就会产生“赢”的决心。
这个思维方式被称为“胜负脑”,也被称为“冠军思维”。

看完注意力和情绪、成功体验之间的关系,相信家长更关心的问题来了,我们要如何从这方面入手,培养孩子的“胜负脑”,让他们能够专注学习、高效做事呢?
我们看看学员在竞思获得的成长,学习一些经验和方法吧:
学员小君(化名),今年9岁,上小学三年级。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,与同学和家人相处融洽。
孩子在来竞思前,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综合检查,结果显示孩子有注意力缺陷问题。为了避免注意力对孩子今后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,家长选择带孩子来竞思训练帮助孩子针对性提升。

中心沈老师结合竞思专注力测评结果和深入沟通了解到,孩子除了注意力不够集中外,还存在做事拖拉、小动作多等问题,为孩子安排了专属提升训练课程。
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基础上,还穿插了心理辅导、行为训练等视听觉辅助训练。通过游戏和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,提升学习综合能力。
从6月中旬到现在,孩子已经在竞思上了30多次训练课程。据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很多,离开家长的监督,也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,学习更高效,小动作也减少了很多。

孩子通过30多次的训练,学习能力有这么明显的提升,家长对训练效果表示非常的满意,也非常感谢中心老师的悉心教导,在接下来的训练过程中,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,向新的台阶迈进。
看了小君的成长,再和大家分享竞思专业心理认知训练中的一些方法,基于专业的心理认知行为理念,从日常学习生活入手,帮助孩子提升。
1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
儿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很多来自成人的语言引导,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,孩子会很快学会大人常用的语言和态度,这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。
所以,竞思在提升孩子的注意力,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时,会利用“语言上的共情”,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任务,同时也是让孩子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。
例如:
1)与孩子共情:“然后呢?”,“我是这样想的,你觉得怎么样?”
2)与孩子一起思考、激发自主性:“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做?”
3)瞬间激起孩子干劲的“金句”:“还真是你说的这样!”,“我相信你有更好的办法,大胆说出来!”

2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
1)合理订立目标,可以写一份《努力计划表》贴到家人看得到的地方;要注重将大目标划分成可以快速实现的小目标,尽量让孩子从每个任务中获得成就感。
2)养成“一气呵成”地完成一个任务之后,再开启下一个任务。
3)端正的姿势,不易疲倦且能确保长期的身体健康,有助于维持专注力。
4)孩子做不到的事情,再训斥也没用,接受孩子的现状,从简单入手,帮他找回学习的乐趣,激发学习自主性。

3、打造孩子的“注意力领域”
林教授在注意力书中也写到过,他珍藏多年的提高孩子专注力的“秘方”——创造一个“MY ZONE”,并养成在其中做事的习惯。
同样的,陈海贤博士也在他的“成长心理学”课程里,详细讲述了“环境场”对自我习惯养成的重要性。
所谓的MY ZONE”、“环境场”,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,孩子在一个空间里的做事习惯。
习惯会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,进而又会巩固习惯的行为,在这个空间里做的事情越纯粹、越持久,这个空间“场”的力量就越大。
比如说,在学习上,我们可以帮孩子营造一个固定的环境,不要今天在餐桌上写作业,明天在客厅茶几上写作业,或是书桌上放很多玩具、零食等容易让孩子脱离学习环境的东西。
我们要让孩子养成习惯,一旦进入这个学习领域就能快速进入状态,在这个环境内做纯粹的事情,巩固习惯,有助于发展他们高度的、持续的专注力。

如果大家想要确切了解孩子的问题,以及对应的专业训练方法,在文章下或后台留言,专家老师免费为您提供专业指导!